20130826  
Death Comes to Pemberley

當初,要不要買這本書來閱讀,我掙扎了好久好久!
珍.奧斯汀是我很愛的作家,傲慢與偏見更是我喜愛的床頭小說
到英國時,還特別跑去巴斯的珍.奧斯汀中心朝拜
而現在,出現了一本續集,由英國謀殺天后來續寫,外國媒體評論上一片叫好
一向堅持只看原作筆下故事的我,內心有些鬆動
被改編的故事,通常缺少、甚至悖離原作的精髓而令人失望
但在網路上看本書的文案時,發現作者並非改編,而是開啟主角等人六年後的故事
由於文案寫得極為精彩,雖然還是無法下定決心,但已挑起我心中的期待
後來某天,在誠品閒晃,不經意地想起了這本書
也不知是怎麼的,手裡的動作快過了腦中的思考,就這樣買了下來
於是,開始閱讀……

300頁的文字,行距很寬,依照我的閱讀速度,應該一兩天便可讀完
然而,我斷斷續續,讀了好幾天……

如果你要繼續閱讀下去,我想我有必要先聲明一下
這並非我平常的閱讀或試讀心得,沒有讀後的感想或對故事的整理
裡面只充滿了我的一連串murmur
包括我在閱讀時的困惑、還有我對譯文的偏見……

從整體的故事內容來看,確實如國外書評所言
作者模仿珍.奧斯汀的口吻、語氣來續寫這故事
作者以謀殺案開啟故事的大門確實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其中對於當時英國的法律制度、裁判原則……等
描繪細膩,也讓人從中了解在那個時代世界上最先進但也最恐怖的法庭景象
我想,以故事內容的設計來看,小說是很不錯的

但讓我遲遲無法進入故事的,是這本小說譯文的敘寫方式

其實一開始的文字還好,但還看不到100頁,我就好想嘆氣
因為感覺像是在看大陸古代小說
那行文方式可以看出是想循著奧斯汀的模式,可是用詞遣字就變得非常文言
讓我不禁一度懷疑負責翻譯的人是大陸人?還是大陸小說、電視看得太多了?
雖然這樣的譯文並非全本皆是,但比例不低

P57賓利:喬安娜小姐,若你還不大累,勞煩妳再彈幾首曲子。不過還是請你先喝杯茶,妳既肯賞臉,怎敢得寸進尺?等等彈彈......
這裡的「怎敢」用得好怪
從這單句看下來是指喬安娜既然肯賞臉就不應該得寸進尺
但實際上應該是賓利指自己:
喬安娜既然願意賞臉彈琴,他(賓利)也不敢得寸進尺要求太多...


P72達西…心想:.....曾祖在此以樹木為堡壘,以鳥獸為嬉友,天人合一,同呼同吸,同以道尊。
當我讀到這句時真有種無言的感覺......連天人合一、同以道尊都出來了...
我真的…真的…很難想像達西會講出這種話

P83醫生說:韋翰太太憂傷過慮,流淚不止,耗盡心力,故而開藥讓太太安神,不久即可熟睡,八九個鐘頭後方醒轉過來,我已交代貝登和雷諾太太好生看著。我先至書房歇息,晚點再上樓查看。自便即可,無須派人伺候。
若不是文中的外國人名,幾乎就是大陸古代小說的用詞......
感覺放進宮鬥文裡也很適合......

除了對話,在描寫景色上也有同樣的問題
像是在描寫達西他們進入夜間樹林搜尋時的形容,也有點武俠夜間行走的感覺...
此外,有些用詞似乎和一般習慣用法不同
像是P82的「敢情」一詞,在閱讀中令人感覺很突兀

原本想說當看多了、習慣了……會不會好一點
但看到了中途,又有讓我想昏倒的地方
P170畢威太太:「太太!請別叫咱們搬出這屋子,俺那兒子不會高興的。咱們在這兒住得好好的,就算俺丈夫不在,俺和女兒看家也不怕的。……」
連「俺」這樣的自稱都出來了
明明是英國僕婦,而且是已經服侍達西家好幾代的世僕
卻用「俺」這山東腔來自稱,看得很難過......

我想出版社和譯者應該是有所考量或想要代入時空的區隔而使用這樣的用詞
但是在我的閱讀過程中,一直覺得主角人物講話怪異
心態上難以接受而遲遲無法進入故事中
雖然如前言所說,這樣的問題並非全本皆是
後面故事的敘寫就比較偏向一般用語,但已經無法讓我對它改變既有的成見

有些地方,則似乎不太合情理
最後的時刻,達西和伊莉莎白共同閱讀一封監獄牧師的信
閱閉後轉遞給了上校,這時上校竟然說出這樣一句話:
P266我疑心達西夫人和賓利夫人皆拿出體己讓韋翰支使。……
當著伊莉莎白的面說出這種懷疑?怎麼可能?
我猜想會不會是其中有場景轉換而漏了述說……

另外,謀殺案發展到最後,在法庭上峰迴路轉
故事的發展令人意想不到,也佩服作者的心思設計
但也出現了兩點讓我深感疑惑的地方
一是謀殺案當晚,眾人所聽到的幾聲槍響
在最後的自白書中卻是犯人以撥火棒擊打死者
而為什麼會有槍聲?槍聲是誰擊發的?卻都沒有人提出疑問和交代
彷彿大家都能輕易接受棍棒致死的理由而忘了前面強調的槍聲!

另一處則是當審判結束,夫妻倆返回龐百利莊園時
管家雷諾太太向伊莉莎白坦承她早在命案的隔天,就獲知了其中一段祕辛
然從前一年命案發生的10月中到隔年3月下旬在倫敦進行審判
中間歷經了五個多月的時間
身為管家卻眼睜睜看著兩位主人為此煩惱
且當時她便已告知對方此事應向伊莉莎白報告
卻等到五個月後審判結束才告知伊莉莎白,實在有悖常理
其中會不會是有什麼轉折而我遺漏的,怎麼也想不出來~

這本書的故事是不錯的,封面也設計得蠻棒
但譯文實在不合我胃口
這是我的閱讀偏見
我至今依然覺得當時應該先在誠品讀一讀的,下手那麼快做什麼......
(感覺封底的文案比內容還精彩!)

PS.我很想知道其他人對這本書有沒有我感受到的問題
於是google了一下,發現也有人對翻譯方式有點意見
另外在aNobii上有35人給了評價,總評價為3.5顆星
看來不是只有我,大家的評價還是蠻一致的~

#《達西的難題(續.傲慢與偏見)》
原書名:Death Comes to Pemberley
作者:P.D.詹姆絲 P. D. James
譯者:張思婷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書籍簡介】
當代謀殺天后 V.S.經典愛情文學女王
P.D. 詹姆絲 向 珍.奧斯汀致敬之作
婚後六年就碰上謀殺案來攪局,想好好過日子哪有那麼難!
小妹的終身大事正讓人頭疼,莊園裡卻發生了離奇命案,昔日的情敵韋翰,非但成了甩不脫的極品親戚,如今還成了殺人嫌犯?!
自從伊莉莎白和達西這對歡喜冤家結婚後,轉眼已在氣派的龐百利莊園共度了6年。兩人過著安閒自在的生活,心上唯一的煩惱,只剩達西的寶貝妹妹喬安娜的婚事。而今一年一度的秋季舞會正緊鑼密鼓籌備中,所有人都忙得不可開交。喬安娜的兩位追求者也在邀請之列:一個新近承襲了伯爵頭銜和偌大家產,一個則是律師界的青年才俊。誰也沒料到,就在舞會前夕,一切都亂了套。
先是伊莉莎白的小妹麗迪亞乘著馬車不請自來,呼天搶地哭著說老公韋翰在莊園附近被人槍殺了!眾人連忙趕到林子裡搜尋,卻發現全身是血、酒氣沖天的韋翰,以及後腦遭到重擊、顯然已經死去的丹尼上尉。
傳說鬧鬼的林地裡發生命案,為何住在那兒的病弱僕人一家卻不肯搬走?事發當晚達西表哥費茲威廉上校行跡可疑,為何遲遲不肯解釋?林子裡樹木上刻著的「F. D──Y」字母究竟指的是誰?
種種疑團讓莊園上下人心惶惶,達西既要安撫大夥,還得應付隨之而來的出庭審判,更糟的是,韋翰的生死,如今全靠他的證詞,不是兩人親上加親,就是從此得以擺脫這個麻煩……
英國當代推理小說女王 P.D. 詹姆絲,將其擅長的犯罪情節書寫,結合珍.奧斯汀擅長的幽默嘲諷語調,交出一部精采的續作。本書不只更深入而直接地描寫《傲慢與偏見》書中角色的心理狀態,更進一步分析原著裡面的某些空白和人物關係。眼尖的奧斯汀的書迷,甚至可以發現《勸服》、《艾瑪》裡的熟悉人物也順道登場。此外,詹姆絲翔實地描述了十九世紀的大戶人家生活跟當時的司法系統運作,精準地重現了當時的場景,在在有助於讀者了解原作的世界。

【作者介紹:P. D. 詹姆絲 P. D. James】
1920年出生於英國牛津,在英國公職服務三十餘年,其中包括警政與刑事法律部門,她也曾經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執行長及董事會成員之一。詹姆絲著作甚豐,42歲時完成首部長篇推理《掩上她的臉》(Cover Her Face,1962),即開始寫作至今,已出版二十餘本書,主要為亞當.戴立許(Adam Dalgliesh)探長系列和寇蒂莉雅.葛雷(Cordelia Gray)系列,均曾改編為電視影集,此外單行本《Children of Men》亦曾改編為電影《末代浩劫》,2007年於台灣上映。
她在推理和犯罪小說耕耘數十年,繼阿嘉莎.克莉絲蒂後,成為英國的「謀殺天后」,獲得許多國際獎項與榮譽,包括在英國有推理小說諾貝爾獎之稱的「鑽石匕首獎」,並於1991年受封為女伯爵,1999年獲頒美國偵探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2008年榮登國際「犯罪寫作」名人堂。

arrow
arrow

    astra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