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3  
 
《布魯克林》最棒的是作者對於主角艾莉絲的設定
並非那勇敢無畏或是歷經困頓後大澈大悟的人生角色
而是如同你我一樣是平凡、渺小的一般人
靦腆內向的她會因為膽小害怕而不敢拒絕
碰到意外狀況時想表達意見卻說不出口
在異鄉的生活也讓她學會謹慎、懷疑,甚至為了保護自己而出口嘲諷、傷害他人
面對愛情、親情、理想和現實的抉擇時,也一樣有著不知所措的迷惘……

  柯姆.托賓撰寫的《布魯克林》背景是描繪1950年代愛爾蘭與美國布魯克林發展迥異的社會狀況。當時的愛爾蘭經濟蕭條,年輕人不得不向外出走,到異地、到英國、甚至遠渡大西洋到美國尋求工作機會;而布魯克林社會正充滿那與之相反的蓬勃朝氣。生於愛爾蘭小鎮恩尼斯科西的艾莉絲,在家鄉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姐姐利用關係為她在大西洋彼岸謀求到了一份,從未離開過母親的她,硬著頭皮第一次一個人踏上征途,初次渡海的艱辛、剛到異地的徬徨、突如其來的思鄉與室友間的衝突都曾經擊垮過她;慢慢的她逐漸適應、學會如何生存,也遇到了一名令她心動的追求者。然而就在工作、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時,家鄉卻傳來噩耗,令她不得不返回家鄉一趟。然而這趟歸鄉之旅卻為她帶來更多的人生變數:孤單的母親將她當成姐姐般依賴、曾經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伸手可及、還有另一名小有資產的年輕人向她表露愛意……。恩尼斯科西與布魯克林,都雙雙向她敞開雙手,然而在她的內心深處何處才是歸鄉呢?

  柯姆.托賓以一種平鋪直敘的口吻,緩緩述說著艾莉絲從愛爾蘭到布魯克林的移民生活,不是輕描淡寫、也沒有迂迴誇大,而是將艾莉絲的心理轉折如實細膩的描繪出來。例如突然頓悟到姐姐的犧牲的她,不得不吞下內心對前往美國的恐懼與不願;又或是徘徊在布魯克林戀人東尼與恩尼斯科西的曖昧對象吉姆間,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的鴕鳥心態;甚至是最後在凱莉小姐的刺探威脅下,而不得不做出拖延許久的決定。雖然時空差距頗大,但作者的描繪卻讓我想到從北部到南部求學時曾經有過的那段徬徨畏縮的心境,勉強自己打起精神應付異鄉的人事、壓抑突如其來的思家情緒,這些都從托賓的文字中再次挑起舊時回憶,彷彿書中的艾莉絲就是當年那個獨自走在異鄉街頭的我,只是艾莉絲的處境必定更加艱難,那可是運輸、通訊都還沒現在便利的二十世紀中葉啊!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的移民者生活困頓,卻又對這塊土地的前景懷抱著希望;同時也藉由艾莉絲的經歷,了解二戰過後人們對納粹的反感,以及當時社會正處於對黑人偏見的過渡時期;作者帶著我們從艾莉絲的角度重新溫習了那段歷史,也見識了各式各樣移民者的心態。「日久他鄉即故鄉」這句話對於艾莉絲來說,她來到布魯克林的時間似乎還不夠長,雖然日益習慣布魯克林的生活,甚至覺得愛爾蘭的一切甚為遙遠,但僅僅兩年就返回原鄉的她,隨即被親友家人施加的牽絆動搖了原先立定的心志、對於該如何抉擇猶疑不定,尤其是在愛爾蘭竟出現了她理想中的工作,對比布魯克林的百貨職位,她的無法取捨、矛盾遲疑,實為人性的真實反應;甚至是最後她有些倉皇的逃離,更顯現人生道路的多舛與抉擇的無奈!

  如果當初沒有離家……如果當初沒有與東尼定下盟約……人生有太多的如果匯聚而成遺憾,但或許這些遺憾正是成就後來的她的必要元素。就像《阿甘正傳》中說的:“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艾莉絲的遲疑或迷失,都終隨著人生的前進尋找到出路,或許無法隨心所欲,但若能認真的經營,未嘗不能走出另一個柳暗花明、春暖花開的美好人生!

後記:《布魯克林》已經改編成電影,似乎是預定在明年1月上映


#《布魯克林》
原書名:Brooklyn
作者:柯姆.托賓 COLM TÓIBÍN
譯者:陳佳琳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書籍介紹】
在貧困的年代,少女為家計遠赴異鄉,從苦澀中蛻變出璀璨成熟的美麗人生。
安靜、細膩、溫柔。托賓以精緻結構、嫻雅文筆和逼真的時代細節,打造出難忘的女性角色
本書公認是他感情最飽滿、最受讀者歡迎的代表作之一
一九五○年代,愛爾蘭經濟蕭條,來自南方小鎮的艾莉絲,與許多同齡女孩一樣,必須離家去外地掙錢。在姊姊的安排下她將隻身前往美國,她別無選擇。告別親人和家鄉,艾莉絲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寄宿人家落腳。擁擠的城市、大批的移民、人生地不熟,加上女室友間微妙的猜疑妒忌,思鄉之情與寂寞無助總在夜深人靜時將她淹沒。然而,日復一日白天工作、晚上進修,帶來全新的生活節奏,她學會在陌生城市中上教堂聚會、跳舞,有了新的朋友,認識男孩子,進而發展更親密的關係……就在離鄉背景的痛楚漸漸遠離時,艾莉絲接聞一椿噩耗,她必須回去愛爾蘭。返鄉的她,全身帶有一種美國式的魅力,艾莉絲發覺在布魯克林的生活改變了她,卻也意外發現,有一部分的自己竟想留在家鄉。然而,她終究必須在愛爾蘭與布魯克林之間,做出攸關她未來人生的重大抉擇……
一部關於漂泊和歸鄉,摯愛與遺憾,自由與責任的偉大小說。書名「布魯克林」清楚點出這部移民故事的時地背景,托賓極精巧地揉進艾莉絲的視角心理,精準呈現五○年代愛爾蘭社會景況及紐約布魯克林移民生活逼真的歷史細節,既寫出女性走向成熟必將面對愛情的兩難取捨,也呈現人生轉折的難以預料縝密內斂,洞見人性,托賓不僅打造出文學史上令人難忘的女性角色,更完成一部情感飽滿的傑作。

【作者介紹:柯姆.托賓 COLM TÓIBÍN】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愛爾蘭。著有七部長篇小說,三度入圍布克獎決選,包括處女作《黑水燈塔》《大師》《馬利亞的泣訴》,其中《大師》榮獲IMAP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布魯克林》榮獲柯斯達文學獎。另有兩本短篇小說集。
托賓作品授權超過全球三十多國,內容多描繪愛爾蘭社會、移民生活,探索角色個人認同、性別認同。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德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寫作。定期為《紐約書評》、《倫敦書評》供稿,撰寫文學評論。現任紐約「頂尖國際作家論壇」(Pen World Voices)主席。

arrow
arrow

    astra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