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4.jpg

  很難不在閱讀《骨時鐘》的同時問著自己:生命究竟因何而生?死亡後的生命還有輪迴轉世或靈魂不滅的可能嗎?對於始終在探索關於生命議題的人類而言,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如果僅是早年反覆背誦的標語:「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以現在看來豈不是顯得薄弱而諷刺,畢竟在創造生命的同時,我們留給後代的未來顯得那麼不可靠、甚至岌岌可危……

  《骨時鐘》的故事由六段歷史所組成,從西元1984年的過去到2043年的未來。每一段故事藉由不同人的視角描繪出該生命個體的其中一段生命歷程,而這些生命歷程又與本書首尾兩段的主角荷莉緊緊相繫。讀者幾乎可以拼湊出荷莉從青少年叛逆期遭遇弟弟失蹤的打擊後,到身為人妻、人母的經歷,乃至於邁入老年後痛失親人與撫養稚孫的變動人生。然而《骨時鐘》並非記述某人的自傳,而是一部雜揉歷史與奇幻的作品:荷莉的人生在失去弟弟的前一天,便被牽扯進數百年來骨鐘派與隱遁士的戰爭之中,平凡的女人身上擁有關係人類命運的線索,這將使她成為對手急於尋找、毀滅的目標!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大衛.米契爾的作品,很難不被作品的廣度與深度所震撼。光是整部小說涵蓋內容之龐雜,就足以讓人端正起心情、小心翼翼的慢慢閱讀、消化。先撇開關於骨鐘派與隱遁士的故事,單就各段主角的人生而言,作者匯入了許多對應該時代的歷史事實,從政治變革、社會現況、國際戰爭到思想、藝術等文化活動,小說中以背景提及了過去到現代的一些重要歷史,而這些歷史便是影響、構成當代現實的關鍵。而對於未來,他也根據現階段人類發展的現況,即可預見的世界變異狀況,包括氣候變遷、能源消耗、民族消漲等……勾勒出極有可能發生的未來。他設定主角荷莉的生存世代——我想正是以他自己為例——是一個世界產生極大變動的年代,這個世代正是世界尖端科技從無到有的時代,也是人類恣意揮霍著地球資源的時代,而揮霍的代價我們是否付得起?將是人類無法避免必須面對的問題。

  閱讀《骨時鐘》得有耐心,一開始或許會為各篇突然跳出的奇幻情節所困惑,但這些細節是拼湊出故事完整面貌的伏筆。也得先壓下對骨鐘派、隱遁士、幽冥禮拜堂等名詞的好奇,作者其實從開始第一章到終篇,都安排了一個連貫的主題在引導讀者,這個主題就是——「死亡」。死於非命的死亡、老至壽終的死亡、自殺身亡、因恐怖攻擊而亡、為救人而亡……人世間有著各種死亡,不論死亡發生的原因、過程,生命就此終結,身而為人怎麼面對這必然的結局?這些死亡看似與故事中的骨鐘派、隱遁士情節毫無關連,但實際上卻是引導讀者思考生命與死亡的課題。

  大衛.米契爾筆下的骨鐘派、隱遁士,可說是千百年來人類面對死亡這件事所產生的各種期待或追求。骨鐘派代表的就像是傳統印度靈魂不滅、輪迴轉世的思想,而隱遁士就像許多古老文化中為了尋求長生不老而以人命(在某些文化中以動物祭祀)為代價的傳說,不論前者或後者,都是人類在漫長歷史中開始有意識思索生命與死亡所發展出來的信仰。

  此外,作者對於未來2043年的描述,不是奇幻小說中常見的有著超現實科技的未來,而是人類不得不自食惡果的黑暗時代,故事情節讓人心驚,卻也不得不同意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未來。畢竟人類的健忘與人類的揮霍都是極其快速。前幾年曾經轟動一時的記錄氣候變遷的記錄片《±2℃》,和引起民眾對國土保育及環境汙染重視的《看見台灣》,雖然曾經引發輿論的騷動,但論戰過後又逐漸被人遺忘,利益的牽扯則卡住可施展的作為或行動。類似的問題遍及全球,於是地球狀況一年年惡化——極端氣候、戰爭與恐怖攻擊、新型疾病蔓延等——不禁讓人憂心起《骨時鐘》的2043會是我們的2043嗎?

  很難描述第一次閱讀大衛.米契爾作品的震撼,六段故事各自有太多的議題可討論,更不用說當各篇集合成一個故事時。唯一慶幸的是,我們與作者一同身處這個變動的時代,一起見證了世界的演變(無論好或壞),也透過他的作品,一同思索對生命、死亡的感悟!

#《骨時鐘》
原書名:The Bone Clocks
作者:大衛.米契爾 David Mitchell
譯者:陳錦慧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書籍介紹】
《雲圖》作者又一史詩巨作,藉由攝人靈魂維持不死的隱遁士,和靈魂不死、肉體不斷重生的骨鐘師,他們究竟想從凡人女子荷莉身上得到什麼?
一九八四年某個昏昏欲睡的悶熱夏日,逃家少女荷莉.塞克斯遇見一個古怪女人,對方以一個小小友好行為交換「庇護所」。要等到數十年後,荷莉才會明白,那女人尋求的是何種庇護所……
The Bone clocks故事主線循著荷莉生命中的波折起伏,從葛瑞夫森的心靈受創青少年,到歐洲原油供應斷絕後的愛爾蘭大西洋岸老婦人。整體來說,她的生命歷程跟尋常人相去不遠,只是偶爾會靈光一閃地預知未來,或神秘訪客憑空出現,讓她暫時跳脫現實軌跡。荷莉.塞克斯——身為女兒、姊姊、母親、守護者——不知不覺之中捲入一場發生在現實世界陰暗處與邊緣的致命對決,或許她會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武器。
超自然懸疑小說、對我們這個自我吞噬年代的必死性與歷史事件的反思。這本千變萬化的小說充滿創造力與機智,讓大衛.米契爾躋身同世代最著名作家。本書呈現小說最引人入勝與最回味無窮的特質。

【作者介紹:大衛.米契爾 David Mitchell】
一九六九年出生於愛爾蘭,在肯特大學主修英美文學、比較文學。在日本廣島擔任工程系學生的英文教師八年。風格獨創的處女作《靈魂代筆》(Ghostwritten, 1999)被評選為「三十五歲以下作家年度最佳著作」,獲頒《週日郵報》萊斯文學獎(John Llewellyn Rhys Prize),並入圍《衛報》小說新人獎決選。
最有村上春樹風的《九號夢》(number9dream, 2001)入圍該年度曼布克獎與布萊克小說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決選。二○○三年為《葛蘭塔雜誌》(Granta)選為英國最優秀年輕小說家。強烈表現結合東西方思想企圖心的《雲圖》(Cloud Atlas, 2004),與自傳體小說《黑天鵝綠》(Black Swan Green, 2006),都入圍了曼布克獎決選。
被譽為英國最重要的新生代作家。在小說風格上有革命性的創新,從保羅‧奧斯特、馬丁‧艾米斯、村上春樹中汲取養分,哺育出全然原創且獨特的風格,二○○七年被美國《時代》雜誌遴選為「影響世界最重要的一百位藝文人物」。

arrow
arrow

    astra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