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0.jpg

  對於該如何記錄閱讀《二手時代》的心得,我一直踟躕不前,就像是面對一場全然陌生的挑戰,直到現在依然帶著點惶然的心下筆。和亞歷塞維奇前三本出版的作品不同(《我還是想你,媽媽》http://mypaper.pchome.com.tw/astraes/post/1368087056、《戰爭沒有女人的臉》http://mypaper.pchome.com.tw/astraes/post/1368597781、《鋅皮娃娃兵》),《二手時代》所述說的歷史橫跨的時間長達二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不短,但從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卻也不長,偏偏這二十年並非平順安定,而是風起雲湧的大變動時代。1991年八一九政變後蘇聯解體,不論在政治上、經濟上、甚至社會思潮上都掀起巨大波瀾。亞歷塞維奇記錄了從社會主義邁向資本主義後的轉變,也記錄了在「自由」、「改革」後不安定的社會與浮浮沈沈的人心。

  《二手時代》保留著亞歷塞維奇的紀實風格,內容由許多人的回憶故事集結而成,然而雖然是故事,對我來說卻不是很容易閱讀。從1991到2012年這段時間我也經歷過,但生活在臺灣的我對於遠在他方的蘇聯所知甚微,我知道戈巴契夫上臺下臺、知道蘇聯解體、也知道解體後形成許多獨立小國家,但這些都是為了因應求學考試需要;這些片面又淺薄的認知想要應用到亞歷塞維奇記載的人生故事時就遠遠不足。於是,為了了解書中故事提及的事件、人物以及所引發的影響,需要對蘇聯歷史有更多的認識,因此《二手時代》是以斷斷續續的節奏在閱讀,其間不斷穿插上網查找資料、連結因果關係、以及自我整理思考的過程。

  也就在閱讀《二手時代》兼之大量閱讀網上歷史資料的同時,驚愕的發現蘇聯與臺灣有著不少相似處!從《二手時代》中我們會看到老蘇維埃人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他們記憶中對共產時期的恐懼或信賴、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期待與失落、在一切大失所望後的憤怒與無奈、懷念曾經過往的輝煌而期待恢復過去體制……還有因為多種族問題引發的流血衝突和難民問題等,往往讀著讀著就依稀看到似曾相識的影子,那是歷史中的臺灣也曾經走過的路,日治時期的高壓統治、對於終戰的歡欣與光復的期待、期待過後的失望不安與恐慌—通貨膨脹、民生難安加之以白色恐怖瀰漫、社會歷經多次改革抗爭運動後卻不如預期,換個政黨、換個元首卻似乎徒勞無功,於是乎有人懷念日本殖民時期的法治治理、有人憶起那經濟起飛亞洲四小龍時期的蒸蒸日上,於是臺灣被許許多多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所籠罩,被左拉右扯找不著方向。

  然而,現在新俄羅斯的問題比起臺灣問題又帶著更多的血腥,兩次的車臣戰爭讓俄羅斯和車臣都傷亡慘重,《二手時代》記錄時間之後的2013年,烏克蘭爆發武裝衝突並引發克里米亞危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干預引來了西方國家經濟制裁導致2014年俄羅斯金融危機;此外俄羅斯也參與到敘利亞內戰中,援助敘利亞政府軍並在2015年以軍事介入……。《二手時代》所記錄的苦難尚未完結,新一波的問題又起;亞歷塞維奇想以《二手時代》一書作為時代告別之作,但現實似乎更加嚴峻了……

  「他們在那裡革命,我們這裡還是蘇維埃政權」這一段的故事就發生在亞歷塞維奇的家鄉,當女孩深信自己是受到憲法保護、賦予自由的一代而加入街頭示威遊行,家鄉投票支持盧卡申科的家人親友則視參加遊行的為恐怖份子,女孩難以置信的被捕入獄才知道民主、人權的代價。只是這樣問題直至今日依然存在,《二手時代》的記錄只記述到2012年,盧卡申科在1994年上任後修憲,將白俄羅斯總統原本任期五年、只能連選連任兩屆的規定改為可以無限次的連任,使得他在2015年拿下選舉持續他的第五屆任期,二十多年來白俄羅斯始終在他的統治之下。

  「她們兩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戈巴契夫和葉爾辛,有她們自己的一九九○年代。」同一時代不同的人對於同一段的歷史有不同的經驗、不同的看法,更別說生長於不同時代的人對於過去有著不同的解讀,前一代、後一代因為理念不同互看不順眼而導致家庭、親友關係分崩離析。亞歷塞維奇耐心地記錄著每一種聲音,贊同、反對、質疑、抨擊、失落、絕望……,這些通通都是時代的聲音,都是歷史的一部份!通過這些聲音,也促使我們思考,思考什麼呢?「我是以一雙人道主義的眼睛去看世界的,而不是歷史學家的眼睛。」俄羅斯有亞歷塞維奇以紀實文字打破太平假象,而臺灣呢?世界呢?……

#閱讀亞歷塞維奇
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
鋅皮娃娃兵:聆聽戰爭中死亡的聲音

#《二手時代: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
原書名: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ána Alexándrovna Alexiévich /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
譯者:呂寧思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10日

【書籍介紹】
從來沒有人教育我們自由是什麼,我們只被教育如何為自由而犧牲。
她說,我寫了三十年,寫得筋疲力盡,為何我們還沒換來自由?
  她深受杜斯妥也夫斯基與托爾斯泰的影響,傾聽小人物的聲音,反思戰爭正義;她繼承索忍尼辛的關懷,對體制提出反省,最終流亡海外十多年。
自由對我們的人來說,就像猴子想戴眼鏡一樣,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人類太容易遺忘過去,所以總是在重蹈覆轍……當1991年蘇聯解體那一刻,有人期待變革,有些人恐懼改變,二十世紀的九〇年代,俄羅斯的自殺人數是世界第一。
  最初十年的變革,是對資本主義與自由的嚮往,卻換來動蕩不安的社會景況。相較之下,過去的「共產」時代,顯得「單純」許多。面對自由市場與社會競爭壓力,從共產社會脫身而出的他們,如同幼兒般無力。於是,我們看見,一個學校的女老師,如何輕易受騙,因而失去財產與房子,孤兒寡母流落街頭。當社會結構的改變,需要的能力也不相同,這是過去他們無法想像,如今卻無能為力的,無所適從的他們,只能選擇往下墮落。
  在這個名為自由的實驗裡,他們是否仍是根深蒂固的過去人種?從共產主義到自由經濟,在轉型的二十年中,學者到清潔工,在尋求更好生活方式的這條路上,宛如找尋一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是蘇維埃的本性過於根深柢固,讓他們無法走向另一種生活?還是他們注定只能不斷追尋一個不可能的夢想?
  蘇聯解體已經過了二十年,人民卻開始嚮往「往日」的美好,史達林受年輕人崇拜,普丁持續連任,猶如世界各地一再複製的「獨裁政權」。身為白俄羅斯人,她的國家目前的統治者也是從1994年至今從未換過,而且還是個「俄羅斯信徒」,猶如過去以俄羅斯為主的蘇聯體制。對她來說,即便蘇聯解體,周遭的一切仍舊沒有改變,如同她所遭受的迫害,終究,自由還是那麼遙不可及.....

【作者簡介: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ána Alexándrovna Alexiévich /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悲鳴》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最後的蘇維埃》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arrow
arrow

    astra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